关键词:, , ,

在小孩要哭闹、大人要发火之际,怎么办?!

作为父母,我们每时每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,但是有的时候,孩子突然的发脾气、莫名的闹别扭,或是一反常态的言行会让父母摸不着头脑。

其实,这可能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,因此只能通过突然、激烈、无序、笨拙甚至令人反感的非语言表达宣泄自己。或者可能因为孩子虽然能表达但是有顾虑,怕说出来被父母反驳、责怪甚至惩罚,于是既不合作又不表达,令不明就里的父母越来越烦躁。

这个时候,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,较着劲儿地去说服管教,急躁的情绪只会愈演愈烈,最终可能烧起家庭矛盾的一把大火。

所以,在孩子有顾虑不肯如实表达或者有困难没法清晰表达的时候,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就至关重要了。下面分享一则家庭小故事,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妈妈的处理方式,并且分析它好在哪里。

01    

周日,一家人在公园游玩,野餐后,一行人准备去边上的剧院,去看小男孩念叨了很久的《冰雪奇缘》音乐剧。

在开车前往剧院的路上,小男孩突然很不情愿而且有些扭捏地说:“我不想去了!”

爸爸妈妈很惊讶。妈妈意识到如果不及时理解和干预,后续事态的走向很可能变成这样:孩子坚持不去,爸爸强迫孩子去,一个哭闹一个发火,本来的好事变成了坏事。

妈妈觉得:不应该试图说服孩子,而是应该先了解他的原因,她相信他一定有他的原因。

“你为什么不想去?”妈妈轻声问。

“我…就是…不想去。”语气有些迟疑。

“你不喜欢冰雪奇缘了吗?”

“不喜欢了。”

“你可以从喜欢变成不喜欢,这是正常的。可惜你喜好的变化在买票之后发现,这期间有一个延迟。票是半年前就买好了,那时你喜欢冰雪奇缘,所以当爸爸看到剧院要上映冰雪奇缘的迪斯尼音乐剧,就想到了你,立马买了票。我们都无法预料到,现在你已经不喜欢了。那我们不要浪费了票,这次还是去,但以后我们不再参加冰雪奇缘的演出了,这样可以吗?”

“可是我不想。”

02    

妈妈能感到爸爸逐渐升级的烦躁。孩子越是吞吞吐吐说不出个理由,妈妈越觉得这其中另有隐情。

“如果你告诉别人,你来看了冰雪奇缘,是不是有人会笑你?”

“是的。”

“哦,是谁?”

“小欢”

“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笑话你吗?”

“因为这是女生喜欢的。”

“你看冰雪奇缘,小欢笑你。你觉得你有错吗?”

“有。”

“不,你没有。”妈妈坚定地告诉他,“他笑你,不是你错了,他笑你,恰恰是他有错。你知道为什么吗?”

“不知道。”

“首先,男生看冰雪奇缘本身没有错。其次,笑话别人才有错。我们一个个来说啊。为什么男生看冰雪奇缘没错?”

这时爸爸插话:“我就喜欢冰雪奇缘,我尤其喜欢《Let it go》!”

“对,爸爸也是男生,但爸爸喜欢冰雪奇缘,很多人都喜欢冰雪奇缘。这个音乐剧有精彩的音乐、表演、特效。美好的东西,女生可以喜欢,男生也可以喜欢,小孩子可以喜欢,大人也可以喜欢。如果你告诉你的另外的朋友你看冰雪奇缘,他们会笑话你吗?”

“不会。”

“还有刚才一起玩的朋友,他们全家也去看了冰雪奇缘,他很推荐,你听了之后你有笑话他吗?”

“没有。”

“对,所以你不会取笑男生看冰雪奇缘,其他朋友也不会取笑男生看冰雪奇缘,这是不是说明男生看冰雪奇缘本身不是错?而且也说明你和其他这些朋友是尊重他人的。”

“可是他会笑我。”

“对,他会笑你。他是老师吗?”

“不是。”

“他是法官吗?”

“不是。”

“他是大人吗?”

“不是。”

他的看法、判断是有限的,当他的想法有错误,或他的行为不好时,他可能并不知道。所以,他可能不知道笑话人是不对的。你知道为什么笑话人不对吗?”

“不知道。”

“每个人都有权利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,何况你喜欢什么又没有伤害别人,别人没有权利来决定你不能喜欢什么。尤其,如果一个人经常取笑别人,那么这和别人做了什么关系就不大了,不管别人做什么都有可能被他取笑。让人觉得他是知道对错好坏的那个人、高高在上、永远正确,而别人是做错、做不好的那个人,羞耻难堪。这样尊重人吗?”

“不尊重。”

“所以取笑人为什么有错?”

“因为不尊重人。”

“对。”

“可是,我不想被他笑。”

“可以。”

“对,你模仿给妈妈看,他会怎么笑话你。你说你周末去看冰雪奇缘了,他会怎么做?”

“他会大笑,说只有女生才会喜欢。”

“好,你知道怎么回应他吗?”

“不知道。”

“好,妈妈教你。你可以说:停下!不许取笑我。这很刻薄、不尊重人。你觉得这么说可以吗?”

“但他会说:O~K~O~K~【不以为然地拉腔拉调】”

“好,这时候你可以走开、不理他。如果他过一会想你了想和你玩了,你可以说:你刚才取笑我是不对的,你需要道歉。你觉得这么做可以吗?”

03    

聊到这时,车子也快开到剧院了,孩子的心情也明显轻松多了,妈妈也舒了一口气。

后来,妈妈对爸爸说:“我知道孩子倔犟不肯来看剧的时候,你心情不好,谢谢你给我时间和他沟通。”

爸爸说:“你做得很好,多亏你,我当时很烦,差点就发作了。”

“对,我知道,所以想说,看以后能不能试着提醒自己,先给我一些时间和孩子谈。因为我相信一定有原因,越是他说不出原因的,恐怕越有原因。

“好。”

04    

这则故事中,有几处值得分析一下:

一家几口人,年龄、性别、个性、需求、喜好都不同,日常互动中处处有起冲突的可能性。有时甚至是在共享美好时光的档口上,都能意外地发生分歧、口角,导致气氛瞬间结冰、心情急转直下。

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份意识,那就是,我们需要及早地认出苗头、避开雷区,以及化解矛盾。(参考《有多少眼泪可以避开?》《家庭关系处处埋雷如何排?》

有意识后,具体怎么做,不能靠强势推行一方的观点说服另一方,而是得先从询问、了解、理解开始,踏踏实实一步步来。如果不问,我们就不可能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,那么所有说的话都将是白费口舌,只会让听的和说的双方都越来越烦躁和气愤。

先得心平气和地问,问出来症结后还要设身处地帮对方在心里疏通这个烦恼,并且耐心地回应过程中对方提出原有烦恼的新分支,一步一个脚印。

对方心里的疙瘩,解开了就是解开了,没解开就是没解开,骗也骗不了人,急也急不来,所以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急不躁、踏踏实实的。

孩子需要父母理解、引导、出主意、定规矩。尤其对年龄小的孩子,我们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,可以试着和孩子清晰而细腻地分析问题。

过程中,时不时停下来,问问“孩子听懂了吗”、“是不是讲得太快”、“有没有哪些词听不明白”。如果有的话,重新说,长句子拆开了说,意思简化了说。即使一次听不明白,也没关系,先种一粒种子,日后有机会再继续耕耘。

编辑 ZZ丨 校对 Azur